主题: 纪实文学:酒钢第一座十万立方煤气罐诞生记

  • 孟梦
楼主回复
  • 阅读:64242
  • 回复:9
  • 发表于:2018/5/21 12:50:10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酒钢第一座十万立方煤气罐诞生记

                    (纪实文学)

                          文/孟梦

         题记:大西北忘记谁都不能忘记
八冶。八冶不仅是大西北的建设者,更是很多城市的孕育者……谨以此文
献给为大西北建设献了青春献子孙的
我的父辈建设者、献给默默奉献一辈子后来被下岗被失业的我的同辈建设者、也献给买断工龄的我的后辈建设者……

                              一

         走进酒泉钢铁公司三号门,左手不远处有一座十几层楼高的黑色庞然大物,像一尊傻大黑粗的铁狮子卧在喧嚣的厂区,在漠风中孑然挺立了四十四个年头。
         它,就是酒钢第一座十万立方煤气储存罐,是由中国八冶安装公司建造,一九七五年竣工投产的。
         说起八冶,在祖国西北各省的各个城市,在全国黑色、有色系统,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九五五年八冶成立。八冶的第一代职工为了开发大西北,裹着破棉袄,坐着“闷罐子”车,忍着缺吃少喝的艰难,从大东北来到兔子不拉屎的戈壁滩,自己动手挖地窝子,搭干打垒,背几块冰化水,薅一把骆驼草当粮,啃着窝窝头,硬生生地把一片片千年荒原,变成一座座工业新城,建起了铜都白银市,建起了镍都金昌市,建设了青铜峡铝厂、大通铝厂、白银铝厂、白银铅锌冶炼厂、西宁钢厂、格尔木盐场、河西化工厂……当然,也建设了酒钢。
         嘉峪关,是酒钢人的伤心地,也是八冶人的伤心地;是酒钢人的创业城,也是八冶人的创业城。因为特殊的原因,酒钢三上三下,八冶却不止三进三出。一九六四年,酒钢二次上马。一九六六年,八冶开进,建设了高炉配套工程。七十年代初,承担酒钢建设的零二部队撤出,八冶又一次进入。一九七四年开始,在酒钢奋战十年,陆续建设了矿山、料场、选矿系统、煤气罐、炼钢厂、回转窑等工程。
         八冶不仅建设了酒钢,还为酒钢做出了更大贡献。一九八三年,八冶即将撤出,为了使酒钢成为名副其实的矿、铁、钢、材配套的联合企业,八冶除了把自己的第一建设公司的人员主力和设备成建制支援给酒钢之外,还从安装公司、机运公司等几个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留给酒钢,让酒钢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跑题了。从酒钢第一座煤气罐,跑到八冶的历史来了。
         之所以跑题是因为现在知道八冶的人已经不多了。曾经叱咤西北、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中央级国营大型企业,早已如过眼云烟,风光不再!“吃惯了大锅饭”的数万职工,一夜之间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买断的买断,一只顶天立地的“铁饭碗”轰然破碎……尽管省里给股份制了的董事长、董事们留下了一块八冶的牌子,但彼八冶非此八冶。此八冶不过是挂名的一颗羊头罢了!做为一个曾经的八冶人,我不想让曾经的八冶在历史上销声匿迹。古人还说“雁过留声”呢,曾经的八冶不是雁,是鹰,是翱翔苍空的鹰,是几代艰苦奋斗的职工粗砺的大手放飞的雄鹰!所以,我跑题多写了几百字,算是雄鹰耷拉着翅膀远去后抖落的一片羽毛吧!
         让我们记住这片羽毛。它曾经在酒钢第一座煤气罐上绽放过绚丽。

                             二

         一九七四年春天,八冶安装公司接到了建造这座煤气罐的任务。这是为酒钢高炉配套的工程。全部建安工作量二百三十万元,设备五十八万元。区区二百多万,现在来说,一个政府低级官员,或是一个企业小小的项目经理的个人存款都不止这个数,但四十多年前却绝对是一项大工程的造价。
         煤气罐重一千三百多吨,罐体四层,直径六十四米,建成后随煤气储存量多少而升降,其轨道都在封闭的水中运行。煤气储满时,四层全部升起,高达六十米。其体积之大、建造难度之大在全国都是罕见的。业内称这样的煤气罐为“湿式煤气储存罐”。所谓湿式,就是为了防止煤气泄漏,用水密封。
          那时候没有什么像样的机械,一千三百多吨各种各样规格、型号的钢铁,全部要用手工煨制、焊接、铆钉而成,还要保证投产后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漏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漏气,那该需要何等高超的技艺、付出何等样的艰辛啊!
         安装公司成立了嘉峪关酒钢工程处。五十名铆工、三十六名电焊工、十六名火焊工、十七名钳工、十一名油漆工及其它配合工种共一百四十多人的施工队伍,从西宁、从白银、从金昌等地的施工现场陆续启程,往嘉峪关集结。
         这些工人,一半以上都和我一样,是一九七一年企业恢复招工后前后脚招收的学徒工,大部分还都在学徒期。
         好在那是一个工人当家作主人的年代。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以学到一身好技术为荣,加上或高或低都有一点文化,所以,尽管没出徒,却都基本掌握了本工种的技术,有的学徒工甚至超过了师傅。最明显的是起重工、铆工和电焊工,五级工以上的师傅们虽然技艺高超,但由于大多是旧社会过来的,没读过书,技术都是口口相传学来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徒弟们就不同了,起码是初中毕业,不少还是高中生。有的师傅保守,害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有的师傅手上有功夫,嘴上说不出来。徒弟们学技术就全靠嘴快腿快眼快手快自己琢磨,也应了那句老话“学艺不如偷艺”。师傅怎么干,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自己再努力多动动手,名义上没出徒,师傅和领导早不把他们当徒工使用了。
         那时的酒钢三号门外,没有高楼,没有街道,没有现在这么热闹。迎接八冶人的只有零二部队带不走的几栋没有门窗的破烂营房。
         忘了六月底还是七月初的一天,我也来到这里报到。扔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行囊,我和每一个来报到的职工一样,先去看看施工现场。
         空荡荡的三号门内,一片荒凉,没有任何建筑,没有任何设施。遍地的鹅卵石在午后炎热的太阳下,散发着炙人的热气。漠风有些萧瑟了,一阵阵掠过骆驼草丛,发出尖利刺耳的啸声。远处的高炉舞动浓烟淡尘编织的飘带,一股一股升上蓝得透亮的天空,似乎欢迎八冶这些久违了的朋友。
         最先到来的工友已经在空旷的戈壁滩上搭起了两间干打垒房,我知道,这是打更房。还没有通电,屋里黑黢黢的,只住一个人,为的是看守不断运来的钢板、槽钢、角铁、工字钢……
         制作这么大一座煤气罐,需要有大型剪板机、滚床、刨边机等机械,加工车间需要大吨位天车,施工现场需要大型龙门吊,可是八冶安装公司一样都没有,有的机械甚至见都没见过。倾尽全力,集结到位的只有一台十六吨轮胎吊,一台自制的塔吊,一台需要修理的坏天车。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后来,我经常问自己,那时的八冶人没有金刚钻,就凭这么一个穷酸的不能再穷酸了的家底,就凭一多半的学徒工,怎么就敢揽那么大的“瓷器活”?
(未完待续)
来自手机版
  
  • 陇原
  • 发表于:2018/5/22 22:31:12
  • 来自:浙江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曾在八冶工作。嘉峪关,难忘的青春岁月。此文复制珍藏,谢谢作者!
孟梦
孟梦: 谢谢曾经的八冶战友,现在哪里?
2018-05-25 21:15:25 回复
陇原
陇原: 回复 孟梦:你好!我69年至76年在八冶一公司土建五队工作,工种是推土机司机,在嘉峪关工作了两年多,之后,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上了大学,从此离开了八冶,现早已退休,定居杭州。
2018-05-26 07:43:09 回复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 寻爱的鹰
  • 发表于:2018/5/23 18:13:13
  • 来自:甘肃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挺好,也很感人,请继续
孟梦
孟梦: 谢谢关注《雄关故事》有《美篇》全文,此栏也已经全部分期发完。
2018-05-25 21:17:35 回复
用真爱组建温馨之家是种幸福,也得艰难的追求!
  
  • 公民。工人
  • 发表于:2018/5/25 10:32:48
  • 来自:甘肃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厂里的一些工种也保留着,我小时候也见过一些。
孟梦
孟梦: 是的,工种不会变,变了的是那个时代不管哪个工种,所有的工人都是工厂的主人,现在不是了……
2018-05-25 21:19:23 回复
  
  • 公民。工人
  • 发表于:2019/6/17 7:57:53
  • 来自:甘肃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个人的感受吧.依然是工厂的主人,不过名字叫做工人阶级,不是个体,而是一大波人.现在宪法也出新了,真的,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难道你忘了?
  • 发表于:2019/6/17 20:32:21
  • 来自:甘肃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本人木工,承接室内外装修设计,联系电话18193789915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