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陈新长|砚边絮语

  • jygccoo
楼主回复
论坛管理员论坛管理员
  • 阅读:5878
  • 回复:0
  • 发表于:2021/2/10 22:32:05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 小时候,爷爷说让我写春联。春联是村子里一家人文化的脸面。我怕羞,一直不敢写。就由此开始了一段延续到今天的背负。我不曾想过以书法为生,却不知不觉地将此融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生命,成为了我的寄托。我已习惯地在书法中获得平静的生活,书法教会了我独立地思考,老实地做人。




 ● 在明朝晚期书坛,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三人的书法风格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的书法在当时独树一帜。他们以雄强的笔力、开张的体势、连绵的行气和恣肆的心性,打破了赵孟頫、董其昌以来那种阴柔婉约的书风,在当时的书坛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极有冲击性和感染性。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属于传统范畴,无论是语言还是风格,都与传统文脉和审美语言的共性规律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这种在接续传统并拓展传统基础上的张扬个性,对后世的启迪就是四个字:吐故纳新。




 ● 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语言与风格的创新史。人各有性,性各有别,本色示人方为真性情,真性情一定是各尽其美的。语言也就是书法的各种书写元素,仅仅在技术层面上符合书写的普遍规律,只是及格线,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适合你独特心性的那种独特的书写手法,能不能找到符合你审美理想和特殊口味的那种特殊表达方式,这才是独一无二的。这难道不是真正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创新吗?

 ● 魏晋精神的核心是放逸旷达,但这种自由永远是高度约束的。二王法度是一种高度成熟又高度自足的技术范式,只要你使用毛笔又想把毛笔自身独一无二的工具美发挥出来,那永远绕不开二王立下的规范,因为它代表技术共性和审美共性。




 ● 事实上,人品在这里是指人的心性、气质、胸怀和度量,用今天的话说,是格局,是气场。有什么样的审美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有什么样的心性气质,就会有什么样的面貌,从这个意义看,心性气质和审美取向本身就是艺术人格的核心,它一定会潜移默化为人品。

 ● 书法从起步到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书写技术规范层面上,书法学习是一门语言的习得过程,尤其是古人那里,母语文化语境的终身书写过程,就是种典型的自然习得。晚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成功是在二王古法的共性规范约束下自由张扬各自独特的心性气质和充分发展各自不同的审美诉求而成就的。


 ● 兴”参与到欣赏者的审美体验中是非常自然的,成功的作品往往能获得欣赏者的共鸣,这是因为它的艺术形象在欣赏者的审美体验中,首先成功地引发了欣赏者心中的情感,然后在主客交流中实现了欣赏主体与艺术形象的交融、与创作主体的心灵共鸣。

 ● “澹”的审美追求更看重人的精神感受,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它是一种高、古、清、雅、逸的审美思想,是一种“胸罗宇宙,思接千古”的超越物象之外的对人生和宇宙的独特的空灵感悟,这对人类的永续发展无疑富有积极的意义。




       ● 黄道周把道德和艺术看成是同一的东西,认为艺术的最终目标是要通向道德的大境界。他看不起那些只重形式而失去道德指引的艺术。由此才能准确地理解黄道周对书法的一些看法,如把书法看作“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和“乃鸿都小生孟浪所为”等。

      ● 张瑞图的狂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在明末这个时期王阳明心学、心学的末流“狂禅”以及禅宗的狂禅共同造成的。万历十二年(1584)王阳明从祀孔庙,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开始以官方形象来影响士人。那么当时各个州县的学校教育也应该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的张瑞图刚刚14岁,应是在当地的学校书院中读书。王阳明从祀孔庙想必对于张瑞图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