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修鞋匠:传统手艺的坚守者

  • 花语飞碟
楼主回复
  • 阅读:3262
  • 回复:1
  • 发表于:2010/4/18 11:29:12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提起修鞋匠,这个完全***手艺吃饭的传统行当艺人已经存在得相当久远。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上个世纪还能看到的打铁匠、挑担子的磨刀人和吆喝着“换锅底补搪瓷”的补锅匠,如今早已淹没在了城市日新月异的潮流下。但时至今日,在许多小区门口或街道路口仍然有一些默默地低头修鞋、为身边的街坊邻居提供便利的修鞋匠,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夹缝中,成为见证一座城市新旧交替的文化标志。毋庸置疑,他们始终是与百姓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
  
修鞋匠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人  
  半个多世纪前,城里多的是修鞋匠担子和修鞋店,专修皮鞋、布鞋。有的修鞋铺门前还大书“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字样,意即鞋破应早补,迟补多花钱。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城市的“流动人口”,在陌生的城市,他们凭借自己的修鞋手艺撑起了一个家,重建了自己的新生活。他们是城里的一道风景,而他们手中的鞋子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有一个传统的称呼——修鞋匠。
  早先,人们都穿自家做的布鞋,妇女们“哗哗”地纳鞋底是那个年代的一景。但因为缝鞋底比较难,并非每个家庭主妇都能胜任,因此自家纳好了鞋底做好了鞋帮,还需叫修鞋匠给穿上鞋底―――修鞋匠用铁针锥连帮带底扎眼,而后用两根猪鬃毛引上麻线“嗖嗖”地对穿收紧,再用锤子将一块块的楦头打到鞋内定型……布鞋穿久,鞋底磨薄、磨穿了,到了修鞋匠手里还可以钉上皮掌,鞋头有了窟窿又可以加贴皮补丁。至于皮鞋脱线断掌,帆布鞋磨破脱胶,修鞋匠都能设法修补,而且立等可取。
   后来,城里干这一行的多半添置了脚踏或手摇的补鞋机,几十块钱一架,有了机器后,平常的大修小补也就变得事半功倍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准低下,“水陆两用”的塑料凉鞋曾经风靡一时。修鞋匠有了新生意,修理塑料鞋不费事,不过多生一只小煤炉,炉内烧几把自制的烙铁。修法是在塑料断裂处烫焊粘接,需加固,再热贴上一块同色塑料片即行。为使贴补处平整光滑,修鞋匠趁热用玻璃瓶在上面滚压,倒不失一项因陋就简的“发明创造”。再往后改用了电烙铁,焊修塑料鞋更得心应手。
  时至今日,坚守在街头巷口的那些修鞋匠们不仅会修各种鞋类,而且修皮包、修拉链和修雨伞也都很精通。修鞋匠能修的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修法也在改进,惟一不变的是十多年来依然陪伴在他们身边的那架七十年代生产出来的老式补鞋机和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邓麦城传统手艺的坚守者
  今年42岁的修鞋匠邓师傅坐在这架补鞋机前已经有18个年头,他从老家平凉修鞋修到了省城兰州,又从省城兰州修到了钢城嘉峪关雄关。
  记者在同乐市场附近的墙角发现邓师傅时,他在这里已经修了七年的鞋。邓师傅的修鞋摊不大,也就2个平方左右,旁边他的同事们也正和他一样穿针引线。邓师傅将这个狭小的空间利用得很好,一张矮木凳子是他修鞋时的专用座椅;一架老式补鞋机放在凳子的左边;一个装有大大小小皮钉等修鞋工具的木箱子就放在紧***凳子的右边,前面自撑的不到一平米的摊位上摆放着皮革、万粘胶、锥子、剪刀、刷子等必备工具,还有两张折叠凳,是给客人准备的。
  提起邓师傅是如何干上修鞋这门行当的,那还得追溯他二十来岁的时候。那年,邓师傅24岁,为了贴补家用,他从平凉农村老家来到城里工地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马路遇到一位修鞋师傅,攀谈中他发现修鞋师傅的生意还算红火。邓师傅当时心想,自己学门手艺总归是件好事,***手艺吃饭是不会难到人的,而且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总归是要穿鞋的。于是他边帮师傅打工边学习修鞋的本领。这样,在平凉市,邓师傅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修鞋摊。后来,他辗转到了省城兰州。在兰州繁华的大都市,为了一家五口的生活,他曾一度丢弃了修鞋,又一次走上了打工的生涯,但辛苦一年下来,他不仅落下了一身病,而且连自己辛苦挣得的血汗钱也被人卷跑。无奈之下,他又重操就业,开始了在街头小巷修鞋,虽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但收入却还是勉强度日。
 后来,因为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夫妻离婚了,两个孩子需要拉扯,老家的母亲需要赡养,他的生活更加的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将孩子送回到了老家由母亲看管,自己更加辛劳地挣钱。
2004年他来到嘉峪关谋生,刚来时有熟人介绍他去工地干活,可以吃住在工地还可以挣到多一点的工资。于是他放弃了修鞋,又一次来到了工地,工地上他和其他的工友们一样,每天勤恳地工作,几个月下来了还是没有拿到多少钱,经过再三考虑,他再度放弃了打工,又一次捡起了他的修鞋机。
朴实谋生守行当 
 一台修鞋机让邓师傅坚守着这门正在消失的传统手艺。邓师傅没多余的钱,每月一千元左右的收入虽然不多,但也够他们平淡而朴实地生活。夏天的时候,他每天早上8点左右就出摊,直到晚上天黑没法干活的时候才收摊回家;冬天天亮得晚,早上10点左右出摊到晚上6点再回家。 “现在行行竞争大,哪行钱都不好找,***手艺吃饭感觉比较踏实。”这是邓师傅嘴里时常念叨的一句话。
 如今,邓师傅一家还住在出租房里,大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在外面打工,而小女儿还在读书,为了让女儿有书读,他师傅表示不管他有多辛苦,也要把修鞋的钱省下来给孩子上学,他希望孩子将来过得更幸福。说起还在老家生活的老母亲,邓师傅说很愧对老母亲,自己正在努力相办法把老人家接到这里和他一起生活。
   看着邓师傅如此平静的话语,记者不禁问起他修鞋一个月的收入,邓师傅说;“还行,***的是一些回头客,他们经常到我这里来。”一位中年男子在一旁插话说,“这位师傅鞋修得好,坏的地方修好后跟新买的一样,他人也好,没零钱时,就先欠着,不像有些人,修一次就宰一次。”邓师傅接过他的话,诚恳地说:“我修鞋已有十几年了,我为顾客好好修鞋,钱要的不多,他们就愿意来。都到我这来,我的生意也就好了。”
   对那些一直关照自己的熟客们,邓师傅对待他们更像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单纯的顾客。因此,在修鞋的时候,他还会教他们如何保养自己的皮鞋。比如,皮鞋最好一周擦一次。羊皮的鞋下雨天尽量不要穿等。记者纳闷地问,你不怕大家都会保养了,修鞋的人越来越少吗?他憨厚地说;“现在还能光顾鞋摊的顾客都是好几年的熟客了,有些是两代人都在我这里修鞋,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投入了感情而非金钱。我感激他们还来不及呢。”
??? 修鞋留个他的信念
   感受修鞋的酸甜苦辣,邓师傅那双布满硬茧的手足以诉说个中酸苦,不过邓师傅也有些感慨,城市新楼房越修越多,老街巷越来越少;年轻人穿的名牌皮鞋也是越来越多,但他们大都不愿意光顾像张师傅这样的简陋鞋摊,毕竟是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以前,大家都还时兴给皮鞋跟钉上个铁质的鞋掌,走起路来“掷地有声”,但现在却恰恰相反,凡是上档次的鞋一律都是不能钉鞋掌的,否则就有人会笑话你老土。而且,现在很多名牌鞋店,在城市里都有专门的鞋子护理店,都用机器来修的,面对这样的时代竞争,张师傅难免有所感触,“我也想过开一个大点的修鞋店,但是经济实力毕竟达不到那个标准。现在这样也不错,每月能挣个千儿八百块钱,修的鞋实惠、耐穿,老百姓也觉得实惠,自己的修鞋生意也就有了保障。”他说,如今来修鞋的大部分都是附近居住的中老年人,而且像球鞋、雨鞋之类基本少有人来补,可能是穿的人越来越少了的缘故。
  一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化。花开花落,一些新行当诞生了,一些老行当消失了,不过,张师傅还是执著地相信,有人穿鞋子,鞋子坏了,就会有人来修;有了生意,他就能吃饭。  对于修鞋匠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和快乐的空间。所以他才有自己独有的生命色彩,在感到慰藉的同时,也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与快乐。

风中的云彩
  
  • 祖国统一
核心会员核心会员
  • 发表于:2010/4/18 11:35:24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暂时还没问题。毕竟穷人多吗?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