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是谁把医生从天使变成魔鬼——一个医生的呐喊

  • 我形我秀
楼主回复
  • 阅读:1293
  • 回复:1
  • 发表于:2006/6/29 10:13:58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作者:YGL医学硕士。 前言:你看:多少才男俊女抱着天使般美好的理想急进医务界,到现在却成了 “万恶职员”,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不是医务界的 悲哀吗?这不是这个民族悲哀的缩影吗? 中国,你还有多少神圣可被摧残,还有多少美丽可被玷污?! 近来媒体对医务界的“不正之风”的围追堵截和包装下,医务界已经声誉扫地, 而且医务界也大有慷国家之慨、扰乱国家经济之嫌?为了改变现状,国家正不 断的进行各种的改革尝试,以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当此之际,作为一个医生不禁 要问:医务界何以变得如此令人厌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和医务界? 一 关于医务界现实的描述 1, 医生的状况。 关于医生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我个人的描述是这样的 (未必贴切):医生是在瑟瑟寒风中西装革履的乞丐,且他的西装革履是用给 “皇帝做新衣”时剩下的布做的。所以看到医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有的说他们是“天使”,有的说他们是“白狼”,童言无欺者说他们仅仅是 “人”,政府认为他们的“乞讨”是“不正之风”和违法的,且向他们施舍者 (药商)也违法(红包和回扣)。医生是什么?是天使?是白狼?是人?是违法 者?是乘人之危者?是吸血鬼?……,不一而论,这就是对医生和医务界的另一 种理解和描述。 2, 药价是高还是低。 有人说看个感冒还需要百十来圆钱,药价太贵。药价贵吗?对于月收入上万元的 人,百十来圆钱,不贵!甚至对于类似李嘉成那样的百万富翁,百十来圆钱看个 感冒,简直是对他的某种侮辱?百十来圆钱,对于一个百分之百可以报销的人而 言也不贵!但是,对于月收入3~4百元钱的、不能报销的人而言那就是太贵了, 简直是天文数字?要价贵吗?这个问题能简单的回答吗? 二 一个故事的启示 据说协和医院的两位老教授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辩论,一方认为:医生一代不如一 代;另一方认为:医生一代更比一代强。 坚持认为一代不如一代者论据是这样的:当初老教授们在协和作住院医时,除了 看病人就是钻研医学知识,他们生活的核心就是医学,所以从医师们对工作的投 入程度和热情衡量,他认为医生们一代不如一代。而坚持认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 老教授是这样论证他的观点:当初他们做医生时,他们的收入能支持他们请两个 保姆,还常常到饭馆吃饭,每月他们的收入还有节余,所以老教授们当初才可以 全身心的投入到医疗工作中,而今的医生们不仅要为柴米油盐奔波,更被恶劣的 住房条件所困扰,如果象老教授们当初那样生活工作而不与病人进行各种交易, 今日的医生们必定难以在这个世界生活,因此当初他们(老教授们)是生活中的 傻子,而今日的医生们是生活中的强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不同的角度和参考系,对同样的事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医生怎么了?医务 界怎么了? 那么,我们需要生活中的“傻子”,专业上是强者的医生呢?还是需要生活中的 “能人”,专业上一般的医生呢? 三 尴尬的医生医务界——多重价值选择的冲突 1,一个虚构却合理的故事。 当今,各家医院都建立了各种的考核指标考核其各科室工作绩效,比如病床的使 用率、周转率和经济指标等等,核定各科室成员的奖金数额。没有考核指标,无 法比较科室间的好坏;没有比较,没有竞争,工作缺少动力;有比较、有竞争未 必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提高工作效率。曾经有人为医院承包编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说某医院为太平间工作人员建立了考核指标,一个月应该接受多少的死人才能完 成任务,拿到奖金和工资。但是由于保健水平的提高死人率在减少,几个月都完 不成任务,太平间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要完成任务,有人为他们 出了个主意:在月底赶在医院领导开会时,将他们的车推到会议室,向领导们倾 诉家庭困难,请某位愿意热心帮忙的领导躺到车上,送到太平间以完成指标。 故事是虚构的,但理是真的。医院不适合实行市场经济规律运转,但没有市场经 济的竞争压力也难以提高医疗质量。 2,尴尬的医生——矛盾的价值观 现代的每一个医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后或之前,都以救死扶伤为自己职业的最高追 求和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的准则。但是,救死扶伤的崇高目标和职业道德的实现 都需要经济投入来保证的,也就是救死扶伤是有成本的,有了成本就必须有回报。 一个必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回报的“救死扶伤”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就是一个 打了折扣的标准和准则。一个可以被打折扣的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还能成为职业 标准和道德准则吗?一个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医疗行业在其完成职业道德时更应遵 照经济规律办事,被经济化的职业道德还能承受得起其职业道德的重任吗?每一 个医生都在“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的两难选择中煎熬着自己的 良心、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在这种长期的煎熬中,有的人放弃了医生的职业, 有的人变的玩世不恭,有的人弱化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要求,有的人强化了经 济成本选择,有的人……。医生毕竟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医生。医生首先要食人 间烟火才能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在成本核算的世俗和市侩中,救死扶伤也变得 世俗和市侩了。 3,医生的无奈和无奈的医生 每个医生都是在美好的追求下而选择了医学院校,然而为什么当医学生转化为医 生后,却变得象媒体和公众心理中描述的那样冷漠呢?是医生们天性冷漠吗?如 果医生的冷漠是个别现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但是如今从媒体炒作的情况看, 已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就值得思考了。 没有一定智商的人难以进入医学院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深厚的“唯物”土壤 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医生都是绝对的“唯物”者。在缺少人文思想教育下成长 起来的医生们更关注人的肉体,而较少关注人的心灵或者说是忽略了人的心灵, 这是教育之必然结果。现实中的医生的内心深处的人性之光被严重的扭曲、压抑 和畸变,当他面对患者时,潜意识中的人性必须冲破理性的羁绊才能显露出来, 有多少医生的人性能够冲破这种羁绊呢?也许,这是医生普遍冷漠的一种诠释吧。 4,无奈的病人 由于信息的绝对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的病人在进行医疗消费时非常的无奈。作为 消费者的病人,虽然自己掏钱进行医疗消费,但自己却基本没有选择消费品的权 利,他的消费必须通过医生帮他选择才能实现,这是一种代理消费。直接的消费 者必须要通过间接代理消费进行消费这不是一种悲哀和无奈吗? 5,无奈的药品生产商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医疗商品提供商,面对一个信息绝对不对称而形成的隐性 的技术垄断市场,它必须面对市场中的两大群体:作为直接消费者的病人和作为 市场隐性垄断者的医生。药商即要满足直接消费者的需要,也必须满足隐性垄断 者的要求,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而决定药商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是 作为直接消费者的病人,而是具有垄断地位的代理消费者医生。谁能最大化的满 足医生的要求谁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然医生是隐性 的垄断者,药商就必须向医生提供隐性垄断的超额利润。不能最大化的满足隐性 垄断者需要者(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者)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6,隐性垄断者的必然选择 每一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追求成为市场中的垄断者以攫取最大化的利润。被推 上市场经济战车的医生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获取最大利润。现实状 况是中国医生的经济地位同他们工作的责任、付出的劳动量和工作的压力存在着 巨大的反差。医生们利用他们的代客消费的垄断地位尽一切可能的补偿他们的损 失以消除反差也是必然的和合理的选择,而“坐怀不乱”只能是一种理想和极少 数圣人的选择。也就是说医生既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他就应该遵循市场 经济的规律办事。 通常情况下,病人的医疗消费过程是一个只有一次机会的消费,对手术更是如此, 对安全的关注也超过了任何一种职业要求。病人需要最安全的医疗服务,医生需 要最安全的医疗保证,这双重的压力更促使医疗成本的无限放大。隐性技术垄断 者更有机会攫取超额利润。 四 必须改革的医疗市场 中国医疗市场的现状的成因既有内在的微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宏观原因。没有竞 争不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成本的降低。竞争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唯 一有效保证。 1, 宏观上的改革。 这种宏观上的改革涉及到医生收入确定的问题。医生的收入多少才是合理的,才 是令人满意的呢?这涉及到社会秩序的确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应是有秩序的 社会,一种能够合理的体现社会应有的内在秩序的社会。没有秩序的竞争,成功 者没有成功的感觉,不受人尊敬,也得不到人的尊敬,而“端起碗来吃肉,放下 碗骂娘”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畸形的社会秩序只能导致社会混乱、***,甚至 是发生革命。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当务之急。合理社会秩序的建立的基本原则是: 高收入,高门槛;低收入,低门槛。因此从宏观上,医疗行业的改革首要的是确 定医疗行业在社会秩序中应有的位置,给医生与其地位相应的经济保证,其次设 定医疗行业的准入门槛,高门槛则高收入。一个与医生地位相当的合理经济收入 能为医生在代客消费时的道德自律提供保证,以尽可能消除医生作为经济人的身 份。如果宏观上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那么只能期望每一个医生都成为“坐怀不 乱”的圣人以保护患者的利益。 2,微观上的改革。 医疗行业内部改革的重点应是消除医疗行业的隐性垄断,消除信息的不对称,这 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不能消除隐性的垄断就不能将医疗消费中不合 理的医疗成本降下来,垄断者仍然会争取垄断利润。 五 总结 合理的必然存在。只有消除合理性才能消除存在。医疗行业的所谓的“不正之风” 有其坚实的内在合理性,而现在的改革方案试图通过强制力消除“不正之风”, 难以达到目的,甚至会将整个医疗市场推向更大的混乱,将优秀的人才挤出医疗 市场,最终受害的仍然是消费者,改革最终获得是失去了高质量人才的医疗服务 市场。 现代的医疗改革方案在降低医疗价格的局部看来似乎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在整体上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医疗的质量可能会下降,通货可能更加紧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市场?是更高的医疗质量呢?还是更低的价格呢?这的确 值得每一个人进行深刻的反思。 为纠正远离和脱离现实的良好愿望造成的痛苦只能招来更大的痛苦 

近年医疗服务质量一直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话题,今年更是在央视的3.15调查中被排在第一位。而社会和媒体基本一致认为是医疗从业人员出了问题,真是这样吗? 错! 现在医务界出现的问题,主要责任正是政府、媒体和老百姓自己。 
谈谈政府的责任 
  我们现在的非赢利医院都是“政府医院”,可政府的投入有多少?中国人口占世界22.5%,国家卫生费用投入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的2%。据我所知(于广州卫生局的一位领导),如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完完全全的非赢利医院的话,广州市的卫生经费全部投入该院都难以维持该院的运作。在这样的医疗投入下,患者能够享受到怎样的医疗服务?政府给医院的投入平均摊到每家医院只能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工资,为此,政府为了不增加投入又能让医院运作起来,就制定了让医院以药养医的政策。明白人应该清楚“以药养医”是个利益驱动机制。每次公务员加薪,医院都要自行解决,没有财政拨款,请问这钱从那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可医院用这个机制收到钱大部分并没有发到医护人员手上,而是用在医院建设上,比如购买新设备、研究新技术、建门诊及住院大楼等。政府不给医院做大的投入但医院依然是政府所有,医院的收入实际上就是政府收入,但绝大部分患者认为现在医疗费很昂贵,医院从病人身上赚的钱都发到医护人员身上了,所以患者负担重,对此政府从不予以澄清。在政府意识到“以药养医”这个利益驱动机制的弊端时,又采取了什么举措呢?一是用政府行为降低药价(这一政府行为已经实施3年有余),同时政府也承诺提高医疗技术收入水平,可这一承诺至今未见踪影!二是利用媒体不客观地报道目前存在的医疗问题,以此平抑社会对医疗界的不满。5年前的医疗服务态度好还是现在的好,我想多数患者应该有体会,我可以说现在的医疗服务态度要比5年前好很多,可为什么媒体的批评增加了?如果不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患者看病依然实报实销,患者还有今天的意见吗? 
  现在老百姓看病的负担重了,主要问题在那里?我承认这与医疗收费升高有关(原因见上),但如果不取消或限制公费医疗,这问题还存在吗?为了抛掉医疗费用这一沉重包袱,这几年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个重大医疗制度改革,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但政府这一“低水平”的原则给社会做了什么样的解释呢?现实是每一个患者到了医院都想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此媒体不断地推波助澜。而且现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是这一制度是以县、市为单位,患者有病不论病情多重都只能在当地治疗,若要转到省级医院治疗就须自费,除非得到当地社保局和医院的同意,但费用由当地转出的医院负担(深圳就是如此),这样患者有多大机会可以成功享受社保转院,患者对此能没有怨气吗?可他们的怨气却往往撒到医务人员的头上。二是企业没有权利选择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是不愿意参加医保的,因为以他们的效益可以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旦进入医保只能得到“低水平”医疗保障,这部分患者又如何没有怨言?!要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除了适当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水平,解决其中的一些弊端,另外就是要靠商业医疗保险了。对此我们的政府和媒体做了哪些宣传工作?近期我们在媒体所看到的无非是医院收费贵、医疗事故多,医院应该多买商业医疗责任保险,并提高保险赔付水平的报道。这无非是暗示读者去给医院找岔,然后要求赔钱,反正医院买了保险。 
  医生拿回扣虽然不是媒体渲染的那样离谱,但确实不是少见的现象,对此政府也难逃其责。药品的回扣差价从哪里来,如果药品定价的管理者不虚高定价,如果药厂、医药代表不给医生送出第一笔回扣,会有今天的局面吗?90年代初期医生不存在拿医药回扣的事,当医生第一次接触这东西的时候,绝大部分是不肯收下的,是谁反复左塞右送的。当媒体第一次对药品回扣暴光的时候(大概是在95年),管理部门做了什么实际的工作?如果真正地提高医生的待遇,让医生面对回扣的时候多想想是长期的饭碗重要还是临时的回扣重要,这样药品回扣自然会少很多。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有意无意对立医患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在这个问题上卫生部有曾有明确的说法:为了社会的稳定—平抑13亿人民群众对医疗支出的不满,牺牲全国几百万医务人员的利益是必要的。我对此糊涂了,医务人员不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那属于什么?卫生部张文康部长曾经说过:“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将坚决站在患者一边!”对此我有了答案:医务人员是人民群众的敌人?!而且这次衡阳事件就是最好的验证!看看衡阳市一位副秘书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医院对患者抢救不彻底,负有责任,应该赔礼道歉”,他调查过吗?有什么理由因政府行为造成的怨气要从业者承担?! 
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我们能看到多少有关下面几个方面的调查: 
  1、医学科学发展的有限性。医院是治病的地方同时也是死人的地方,不然医院要太平间来干啥,若人人都病而不死,那人类不是要万岁、万岁、万万岁了!更何况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我国新生儿的存活率,产妇平安出院率以及人的期望平均寿命都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里边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功劳吗?如果真象大部分非学医的人所说那样,“医院最黑、医生最狠、他们会把小病整成大病,然后慢慢整死你”,那么我国的人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0岁以下了! 
  2、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难处。他们的付出与待遇的差距,我国的人平均期望寿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他们的待遇与发达国家同业人员的差距又有多大?有多少媒体对此为医生说话? 
  3、医疗收费的合理性。我们的药品费用所占比例的确较大,但其中重要因素有二:一是药品虚高定价,二是医疗技术服务的收费太低。对此媒体所做的只是单一强调医疗费用高,而对深层次的原因不做调查研究。 
  4、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的区别。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力求社会各界把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区分清楚,而我们的国家正反其道而行之,为此媒体大肆渲染、摇旗呐喊以及推波助澜。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真的能同等吗?有哪位患者能以买电视机的心态去医院看病,买电视机可以有“包修、包换、包退的三包政策”,看病可以吗?就算医生能做到患者死后克隆一个还给他的家属,可克隆人还是原来的“他”吗?!可在媒体的鼓动下,有多少非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消费应与普通消费同等的观点举“双脚”赞同!但他们这种同等的观点和普通消费是有区别的,既出现问题时要求赔偿的原则二者相同(即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但医疗消费的收费政策不能与普通消费一样按市场规律办!这是什么逻辑?! 
  5、对疾病的认识。在出现医疗纠纷的时候,有相当部分的原因是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为此,媒体的报道也多数指责医务人员。 
那么媒体有没有为医患双方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呢?采访医学专家,对该病种在报纸上做个详细的介绍。媒体会这样做吗?当然不会。为什么不会呢,因为他们不会成为卖点,只有医务工作者关心这些,这些人能占多大比例?靠他们能买多少份报纸啊!说白了,媒体真正关心的不过是关心报纸的卖点,有卖点才能多卖报纸,才能多有广告收益,编辑、记者的收入才能增加,这样做不过也是利益的驱动罢了,他们早把媒体“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有关医疗问题的报道中,与医学无关的媒体只有《南方周末》的报道比较客观,但对医务人员困境与难处的报道依然不多。就是这样比较客观的报纸其编辑不知被更换了N次。 

非医务人员对医务工作者劳动价值认识的偏差 
如果没有医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可以从49年的36岁延长到目前的70岁吗?医生针对的是人的生命,生命虽是无价的,但却是至高无上的。面对人的生命而劳作的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否也应该无价啊?!对于医生劳动价值,许多医生已经发了相关的帖子,我不再累述。 
  每当医务工作者对待遇和收入有不满时,就会有许多人说“你们怎么不想想工人、农民和下岗工人啊?工人、农民的劳动就没有价值吗?他们的劳动价值就应该比你们低吗?”要是医生看病真能象工人开机器、农民种地一样?只怕那时会翻天!我们从来没有否认别人的劳动价值,每个人的劳动都有相应的价值,劳动者对社会贡献应该由社会回报,如果你病了,其花费应该由你和你的顾主共同承担(为政府工作就由政府承担),让医生回报你,可医生能代表企业、能代表政府吗?医生的劳动应该由谁回报?正应该由政府和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回报。有人会说我们看病时是交了钱的!我承认这是回报,但门诊4元挂号费、住院每天3元诊金能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吗?“认为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与应该与其他行业持平?!”怎么不把“医务人员他们的劳动过程看成和养猪一样?同时把他们的价值看成和律师或电信从业人员一样!”。每个人的劳动都有价值?不同的劳动其价值肯定不一样,认为“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句话行的通吗?按这样的说法搞导弹的和扫垃圾大家都是在讨生活,都在为社会做贡献,他们的劳动价值应该一样高,如果这样导弹工程师们设计的导弹会落在你的家门口! 
还有人认为“医生能在干干净净,没有风吹雨淋地在室内工作,还有份也算过的去的薪水,应该满足了,每个工作都有自己的难处,医生不应该过于强调自己的难处”。可没有做过医生,怎么会有体验呢。医疗界形容医生的工作有一句话“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工人做错工作,可以重来,最多扣奖金。农民今年种不了谷子可以改种菜。可医疗出现错误的时候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你是希望医生每天上班的时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张度对待每一个病例,还是希望他们分心到家务、孩子读书?你是希望医生们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的放松,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神,还是继续为日常生活分心?如果想医生不为日常生活分心,那他们应该有能力请一个全职的保姆。如果希望医生们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的放松,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神,就应该让他们在休息时间除了看书外,能够轻松地出去郊游,运动放松身心。这些都需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完成的!国外给医生高薪的出发点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在我国就算最黑的医生其收入也不及一个职业律师的一半,而在国外医生的收入和律师是同一档次的,可国内有多少人(包括媒体)对律师的高收入提出过意义?反而对低收入高付出的医务工作者忘加指责,却不为他们的忍辱负重奔走呼吁?! 
  在我国有多少先进、优质的药品和医疗设备是国内开发的?在国外从事从药品和医疗设备开发的科研人员的收入是多少你们知道吗?可他们的平均收入依然低于医生。建国以来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一类新药不足十种,完全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没有一种,这种状况有多少人清楚?是什么原因?就是对知识劳动价值的蔑视! 
  是不是每个患者都尊重医生的劳动呢?在门诊相当一部分看病不挂号?让他先去挂号他会说“我就问一问嘛,问一问也要挂号?或者说你说有病我就去挂,没病就不挂了,你们医生就知道钱?”医生的解答不算劳动吗?这种病人虽不占很大比例,但也不少见。对此医生们有意见不是那4块钱挂号费,而是病人对医生劳动的尊重。而且现在对医疗纠纷有80%的意见是迁怒与医疗服务态度,认为医生态度不好,就认为医生没有尽责任治病,自己不懂又不信任医生。就算挂了号,就自负“我交了钱,你就必须全心全意为我服务”,作为患者有多少人看病时考虑过医生在为你看病的时候还有许多人等着他们的服务,他们也要尽可能准时下班,不然孩子又要吃方便面过日子。 
  如果说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应该相同,我想80%的非医务工作者会表示赞同,但你们赞同的是什么?无非是要求得到的医疗服务和意外赔偿和普通消费相同,可有多少人认同医疗收费也按市场规律运行啊?!你们对医疗服务的这种要求合理吗?现在经常提倡的一个口号是“病人选医生”,这样把医生当作商品是对医生的尊重吗?病人可以选医生,但医生却不能选病人,这对医生来说公平吗? 
  对于医生的态度我引用一位网友一份帖子“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病人,每个病人都需要医生的同情,医生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同情。假想一下医生很有同情心。你痛苦万分地来到医院,医生看到你时先是抱着你痛哭流涕,你是什么心情?如果医生不问病情却不停地安慰你,你是什么心情?如果你痛的要死,医生却面带笑容,你又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医生才是该揍呢。此时医生的心情应该只有一种,就是‘平静’。当一个危重患者来到医院时,医生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病人的病情,而不是先对他产生同情。家属通常很着急,但医生不能和家属一样,急的团团转。因为他和家属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医生是在工作。他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确定是什么疾病,排除不是什么疾病。此时不能有任何想法。手术后的患者不能进食,家属要不停的问‘能不能让他吃饭,他饿的很难受’。你也知道他很难受,同情他吗?吃饭后果是什么?只有医生清楚,所以医生就毫无同情心的告诉他‘不能吃饭’,若病人不听话有时医生可能会用些严厉的字眼,如‘你不听就自己医好了’,医生这样做是为谁好?难道是为自己吗?!。” 
  患者及家属在指责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时,常挂在最边的话是“医者父母心”,可医生真能成为患者的“父母”吗?当父母不开心时可能对子女淡漠不睬,当子女不听话时父母可以吼他们几句甚至扇几个耳光,医生可以这样吗?现在一些医生对患者摆摆面孔就已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还常常拳头加棍棒(而且还有很多人在旁击掌叫好),如果再吼几句、扇个一掌半掌的,那肯定翻天覆地,医生们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目前医生可不敢当病人的“父母”。 
  患者希望得到好的服务是应该的,但要明确不同的服务应该有不同的收费标准,3元钱的诊金得到目前的服务已经远远超值了!!而且还有不少人咨询医生不挂号,叫他挂号就说医生向钱看或投诉医生服务态度不好。现在多数医院的院内会诊是不给收诊金的(政府定的),医生还不能晚到,特别是急会诊,有时是10余个专家同时参加抢救,对于他们个人来说都是义务劳动,这样的服务那里找?!如果多数医生接受病人的时候只想红包和回扣,不想把病治好,医院还能开下去吗?病人希望医生负责任是对的,但医院里100%的医生对治病是负责的,只是在解释一些医疗问题上不能满足大部分患者的要求。很多患者家属在周末到医院了解病情,主管医生不可能每个周末都来上班吧?有时一些患者家属、同事为同一个问题三番五次问医生,或者今天哥哥、明天父母、后天妹妹或表哥,然后是叔叔、伯伯、舅舅、姨妈的,再后来又是单位领导与同事,每次都要从头解释病情,这算什么样的服务?医生辛辛苦苦为患者服务,病人给了医生什么?除了怨言就是牢骚!每个病人到医院都希望得到五星级的服务,但谁为这个层次的服务提供相应的支出??!!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而我国医疗总支出(包括政府投入和所有病人自付的医疗费)为世界的1%,中国人的健康水平绩效在世界192个国家中排在第61位(数字引自《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看着这些数字,对我们的医疗服务还有多少可以指责的地方?!。 
  在医疗改革后,公费医疗受到极大的限制,病人看病自负部分大大增加,有多少人考虑过买商业医疗保险,让他来为你减轻部分负担,当然你投保的额度不同,享受的支付也不同。而我们患者动不动就说医疗收费贵,却没有想过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我有个朋友,其姐姐在美国生孩子,属于早产,母亲住院2周,孩子在保育箱里呆了4个月后出院,所有花费是24万美金(约200万人民币)。这样的收费就是在美国(税前年薪5万美金就算中产阶级),多数人也承受不起,更不要说在中国。那靠什么,就是靠商业医疗保险。 

让你总是意想不到!!!
  
  • zxf001
  • 发表于:2006/7/9 22:24:26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大家好好看看。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