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天水.天在南,水在北《摘自西祠胡同网》

  • 酒泉中冀斯巴鲁
楼主回复
  • 阅读:796
  • 回复:0
  • 发表于:2012/12/25 13:51:45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八百里秦川是慷慨当歌的草莽汉子,天水,就是他心口上的那一滴泪,缀在黄土高原最西的地方。天水这个名字,有一种诗意而忧伤的气质,总让我想起崔健的歌:“我想要得到天上的水,但不是你的泪。” 

  我问过几个当地人,都说不清天水这个名字的由来。倒是古书上有记载。《水经注》上说:“上圭阝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秦州志》记载:“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

  2000多年前,这里是中原到西域的第一要塞,那时,商旅往来,驼铃不绝。这里是秦人的故乡,先秦民族在这里厉兵秣马,沙场征战。这里更诞生了三皇之首的伏羲,伏羲和女娲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琴瑟相和。

  当地人说:看1000年的历史,去北京。看2000年的历史,去西安。看7000年的历史,来天水。

  无梦到秦州

  列车开出宝鸡几个小时,仿佛过了两三个隧道之后,荒山突然变得葱绿,天水开始以水灵灵的姿态,挑逗你干渴多时的眼睛。2000年前,你走到了这里,就是走到了关山,再往西去,就是大漠黄沙,春风不度。

  天水城市不大,只有两个行政区划:以火车站为中心的麦积区(从前的北道区)和秦州区。两个区的名字代表了天水最值得称耀的文化:麦积山石窟和古秦州历史。

  秦州区比较繁华,以广场为中心,可找到背包客所期望的一切设施:干净便宜的酒店(要避开广场周围)、咖啡厅、酒吧、商场和风味小吃街。天水市区内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伏羲庙、玉泉观和南郭寺,也都在这个区,打车5分钟的距离。

  我到天水是清晨,广场上只有三五个晨练的人,显得挺空旷。天水是回民聚集区,街市上到处可见清真字样的饭店。离中心广场不远的街道上有个小小的清真寺,门前支了个小吃摊,卖当地最常见的早餐:凉皮、凉面,还有一样食物有着很可爱的名字:天水呱呱。

  我要了一碗呱呱,特意叮嘱量少一点。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女主人帮我拿调羹的时候看看我的相机、背包,停顿了一下,把调羹放在小碗里,倒了些热水烫了一下才交给我。这一细节让我这外地人很感动。男老板收钱的时候告诉我,给我装的是半碗的量,所以收一半的钱——5角。

  吃完早餐,向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打听伏羲庙。她热情地带我走了一段路。过马路时,女孩毫不犹豫地拉着我的胳膊,带我绕开迎面开来的汽车,动作那么自然,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妹妹,虽然她的年纪比我小得多。我又想起卖早餐的那对夫妇。仿佛,很久以来我都没有被陌生人关心过了。

  前阵子看一部旧片子:《云上的日子》。偶遇的两人,在意大利小镇无人的街头。男人英俊得让人怦然心动,女人则是西西里岛独有的冷艳。他问她:“你要去哪里?”她答:“城市。”他说:“我刚从那里逃出来。”

  我也是从城市逃离,无梦到秦州。这个地方,以朴实的手势,给了初来乍到的我最简单直接的温暖。 
 
  卦台山上的不老伏羲

  从广场出发,步行10分钟左右,就到了伏羲庙。中国的伏羲庙只有两处,另一处在台湾。在农历一些重要的日子,总有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从各地赶来,拜谒心中的圣地。

  西关的伏羲庙建于明朝。跨进大门,正殿的横匾上赫然题着四个大字:“一画开天”。我不知道这个“一”字,是指伏羲的那一幅开辟鸿蒙的八卦图,还是指代阴阳两翼。但总之,这个简单的笔画,成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个手势,从此,阴阳为之启,混沌为之开。

  伏羲庙本身占地面积不大,但静穆厚重。个人认为最值得看的有两处,一处是大殿右面的木制窗棂“腾凤”,据导游介绍,这可是明代的原物,伏羲庙的镇观之宝,雕刻工艺采用民间的剪纸艺术,一只冲天而起的凤凰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镂空手法又恰恰符合了采光的要求。这样精细周密的木制工艺品能躲过从明朝到现在几百年的风霜和人为的浩劫,也真是万幸。

  还有就是建庙时就栽在院内的64棵柏树,取的是伏羲64卦的含义。游客们到这里最大的乐趣就是数柏树。据说存活到现在的只有37棵。就算是这37棵,也是呈摇摇欲坠之势,看了让人心疼、感慨。

  从女性角度看来,伏羲最伟大最浪漫的创举是确立了聘嫁制度,结束了“男子杂游,不媒不聘”的血缘杂婚阶段。男人再不能到处留情,喜欢了哪个女孩子,必须要找个媒婆,还要送人家漂亮的鹿皮当聘礼,明媒正娶过去,过一夫一妻生活。

  看伏羲文化,最好是在卦台山。卦台山在距离市区西北15公里处的三阳川,就在渭河入口处。渭河由西而来,在三阳川蜿蜒东流,在卦台山和东西峡口的马嘴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而南北山脉,则像两把弓一样合抱。从空中鸟瞰,如果你的摄影设备够精良,把整个三阳川尽收镜头,整幅画面就像一幅巨型的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7000年前,伏羲就是在这里的分心石上,象天法地,创了八卦。

  南郭寺里的邂逅

  天水的景点都是带着禅意的,适合没人的时候独自静静体会。你可以在有风的日子到伏羲庙去寻柏树影里翅膀的痕迹,可以到玉泉观跪拜邱处机的弟子叩过的蒲团,或者到城头的南郭寺,燃一炷香,在晨钟暮鼓竹影横斜中,吟诵诗圣的句子。

  公元759年,杜甫带全家来到古秦州,住在南郭寺。

  去南郭寺,最好在黄昏时分。寺庙建在山头,体力好一点的话,可以在山脚下车,沿无人的山路慢慢向上,空山鸟语,满山翠绿,听得到枝叶的婆娑声响。寺庙前两棵并排的古槐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蓬蓬的树冠华盖一样辟出一片阴凉。

  这真是个清静风雅的去处。厅前堂后都是绿色,草香在香火的氤氲中浮动。跨近庙门的时候,堂前居然有只松鼠晃着尾巴大摇大摆地找东西吃。正殿的横匾上题着三个字:“第一山”,米芾题的,不知道是不是真迹。绕过前殿,后院豁然开朗,种满了竹子,杜甫的十几首《秦州杂诗》就刻在竹林里一条长长的石碑上。

  正在门楹的对联前沉思的时候,身后走进三人,其中一位老者清矍干练,原来是导游,一进来就开始讲解,旁征博引,非常精彩,虽然听众只有我们三个游客,包括我这个没付费蹭着听的(其他两人不知有没有付)。回来后上网查资料,居然搜到了这位老人的照片,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肃第一讲解员周法天,讲南郭寺讲了16年。面对我们三个游客,他是这么讲的,面对北大教授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镜头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讲的。

  可惜,北流泉却没有找到。唐朝时沿山头蜿蜒而下的泉水,已经萎缩成一眼井。到我这里,就连这一小眼井都找不到了。天水这个城市本来应该和水有关的,湿漉漉水淋淋的,可今天这枯萎的“北流井”,还有我路过时看到的干涸的渭河,这样的恶化不知道是自然界生老病死的规律,还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

  麦积山石窟的惊奇发现

  小时候学地理一直有个概念,中国有四大石窟。可掰着指头数来数去,怎么也凑不出第四个。不光是我,问了几个人都如此。所以在网上找到是麦积山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将信将疑。

  火车站有发往麦积山的中巴,只要2元钱,半小时的车程,真是值得。下车后还要步行一段时间,沿路都是绿油油的,在黄土高原上,这样的颜色让人踏实、平静。麦积山就像青绿的麦垛,堆在郁郁葱葱的山路尽头。没想到转过山脚吃了一惊:视野中的色彩陡然一变。三面是植被,最后一面的峭壁却是苍黄,寸草不生,全是大大小小的雕像,就好像一张巨大画幅在眼前瞬间抖开,眼睛被这样的反差撞得生痛。

  在山下看麦积山效果最震撼。山不高,二三百米的样子,山脚下有几棵古树遮天蔽日,拍照的时候,几根枝叶总会被收入镜头,仿佛只要一片叶子就能遮挡整座山头。然而就在这一叶之后,掩映着奇崛。

  石窟建造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开凿和修缮。山壁上凿出蜿蜒的栈道,游人就踩着凌空的台阶在峭壁上行走。千百年前,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样鬼斧神工,在悬崖上刻画的吗?要多少工匠,花费多少心血和时间,才能把这样一座山雕成一件艺术品?

  沿凌空的栈道登上山顶,靠着身后的崖壁,山风猎猎,就好像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脚下是深邃的林海,伸开胳膊,就能乘风而去。旁边不时会走过带队的导游,向大家介绍“天女散花”的奇景。这里是空谷,可能是气流形成漩涡的缘故,撒下花瓣不是坠落,而是向上临风飘举,纷纷扬扬。导游说,你们没有花的话撒碎纸片也可以。不过没有人这么做。脚下的山,眼前的绿,太和谐了,让人不忍破坏。

  “麦积烟雨”也是天水著名的景观。可惜我来的时候是盛夏枯水期。当地人说,入秋的时候雨水会丰沛一些。那么,可以秋天到天水来看雨。

  在麦积,身边多了个学历史的伴,跟着他,我还有了一个发现:身边的崖壁上,零星地嵌着或大或小的石碑,因为位置比较低,要蹲下去才看得到,而且大多都蒙着一层沙尘,很难发现。那石碑上刻的是石窟建造后的数个朝代之中,后人游历时留下的即景诗句,以明清时候的居多。游人从我们身边擦过,没有人注意到脚下的风景。即使注意了又怎么样?现代人看多了电脑屏幕,连纸上的字都不习惯阅读,何况是石头上的。

  字是繁体,大都是草书,飞扬跳脱,再加上多处风化,很难辨认。同伴蹲在栈道上,拂去字上的灰尘,把那些龙飞凤舞的笔迹一个一个辨认出来念给我听。“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唐朝一个不知名的诗人。也许我本来永远也读不到这样的句子。看着这个用手指阅读历史的男人,他脸上是宁静而专注的神气,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不合时宜的迷恋。        
  
                                                渭城qq:342370198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