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耄耋老兵》(原创散文)

  • xk_1969
楼主回复
影视俱乐部会员认证会员
  • 阅读:1507
  • 回复:1
  • 发表于:2013/11/28 10:32:31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秋意浓浓,果香飘飘,我有幸见到了赵师傅。

   我从外面回来,见同楼的牛师傅。牛师傅说,他给隔壁单元的赵师傅说了,我要采访他。我急切地想知道赵师傅是否答应。牛师傅“哦”了一声,说没问题的,你尽管去就是了。

   我看牛师傅自信沉着的样子总算放心了许多。

   我还是从牛师傅那里得知赵师傅已80多岁高龄,在抗美援朝期间从事部队保卫工作。知道老人从事保卫工作,我就更加好奇,越想见见老人。

   那天下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赵师傅家。一按单元门铃没有声音,捣鼓了半天,才知坏了。无奈,想着有人进去跟随一同进。我就那样傻傻地站着,约莫20分钟了还未见人。幸亏,有几个幼童门前嬉戏,看他们天真无邪的样子,总算稍稍放松了急切的心情。

   不多时,一位大娘和一位大姐进单元门我赶紧跟上,主动掀门让她俩先进。大娘觉得我怪怪的,便警惕地看了我半天问找谁。我说找二楼的赵师傅。大姐听我要找赵师傅,说你找哪个赵师傅,我说就是202室的赵师傅。

   我倒没在意。上了二楼,大姐却开了赵师傅家门。我才明白了大姐可能是赵师傅的儿女。我说了来意,大姐让我进去,说赵师傅每天下午出去转转,一般4点半左右回来。又说,要不让我坐下等一会儿。我看表已经4点20 分了,便没客气的坐了。

   我和大姐攀谈起来。大姐是赵师傅的儿媳。我还担心地询问大姐老人都87岁了还能单独出去转转。大姐却告诉我说,老人身体硬朗没问题的,耳不聋,眼不花,腿不疼。我越发对老人产生敬意。

   4点35分老人还未回来,大姐怕我等急说要出去找找。我说不用了,便和大姐商议明日下午2点40 再来。

   第二天,我如约去了赵师傅家。老人就像我想象的那样,慈眉善目,老当益壮。我从老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一位饱经战争洗礼的老兵风范。白素素的眉发,修剪的整整齐齐。浅蓝上衣,黑色裤子,熨烫的平平整整,干干净净。手腕上一块黑带浅色手表,是老人守时慎规的象征。尤其是上衣口袋里插着的那支中性笔,一定是老人一生从事政治工作的职业习惯。

   老人一开口,一股浓浓的山东乡音让我暖意融融。

   我忙向老人说明了来意。没想到老人看了我一眼,爽朗地笑了,说他在部队上先是连队副政治指导员,后在政治处组织股工作,又调保卫股任股长。原来老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政工了。我敬佩地对他说:“那咱俩都是政工干部了,不过,您老是参加过战争的老政工,我没有资格和您比。”

   老人却不屑一顾,轻缓地说:“什么老政工!”

   老人是山东东营人,他们团隶属陈毅元帅的部队,驻扎江苏泰兴。如朝作战后,他一直在团部政治处任保卫股工作。战争打响,他的任务主要是搞好内外保卫和群众工作。那个时候,部队保卫工作十分重要,不仅要搞好防间保密教育,筑牢官兵思想纺线,对参战人员政治审查,确保绝对纯洁可靠,还要搜集当地敌社情,做好发动群众工作。

   老人说,美帝国主义十分嚣张,他们进驻***时,都是晚上行军,白天怕暴漏目标。到了***才知道,人民军伤亡惨重,志愿军就成了与敌作战的主力军。战争打的非常惨烈,在“三八”线附近,经常能看见敌机狂轰乱炸,低空飞行,有时紧擦地面飞行。刚开始,部队不准开枪射击低空飞行的敌机,怕暴漏目标。后一些被激怒了的一线指战员开枪了,不但没有暴漏我军的目标,还打下了不少敌人战机,给侵略者还以颜色。

   那个时候,虽然国内生活紧张,食品短缺。他们在前线作战的官兵却得到了国内强有力的支持,国内通过鸭绿江源源不断地运来白菜、土豆,大肉、牛肉罐头和不限食量的高粱米。

   谈到当时志愿军官兵婚恋时,老人说,他和老伴就是在***战场上举行了“战地婚礼”。老人说,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毕竟是战争年代,说是举行婚礼,其实就是部队首长拿一瓶自己积攒的酒,大伙儿坐在一起,首长证个婚,提出希望就算结婚了。老人说,老伴老家就在他们部队国内时的驻地,她对部队比较了解。正好,组织股长回家探亲,顺便给他介绍了对象,并把老伴带到***,当时他工作忙碌连去火车站接一下都顾不上。他们是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婚姻。在政治处首长和处里干部的祝贺下,他和老伴结为伉俪。能看得出老伴对老人十分关心,见我拍照,忙过来仔细盘询,生怕给老人带来不便。

   ***战争结束,老人的部队随同志愿军总部机关一同回撤。老人说,***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中国人民十分感激。他们回撤前,***前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修建的一座***火站地下掩体举行了盛大的国宴,欢送中国人民祝愿军离朝返国。金日成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劳,***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几十万***群众自发来到火车站,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的端着***的米酒,好酒敬英雄,有的赠送***特有的民族工艺品铜碗、银筷,有的敬献鲜花赠寄祝福,还有老阿妈和一些年轻的姑娘拉住战士们的手泣不成声,舍不得他们离去。火车徐徐开动了,送行的***人民追逐着、奔跑着,场面十分的壮烈。老人深深地回忆着,说只有身临其间才能感知中朝人民的生死情谊。

   老人说,部队回到丹东火车站,国内组织了盛况空前的万人欢迎大会,当时的许多民主人士都亲临现场接见志愿军将士,他至今还能记得有高岗、张澜......

   按原计划,部队要撤回原驻地江苏泰兴。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军委考虑战备需要,命令他们临时驻训黑龙江牡丹江,这里有一条直通丹东的铁路。

   1964年10月,按照国家“两部一委”的八条规定,老人转业安排核城工作。老人有***战场上从事保卫工作的丰富经验,在人审处外审科工作,主要负责外调工作。老人说,为了确保核城安全,他们对待政治审查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尤其对有海外关系,亲友曾经参加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社会关系复杂的,都要奔赴全国各地逐一核实。

   我想从老人口中知道一些当时的生活细节,老人总是一语而概,略略地对我说,他先后在核城报社、机关党委、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工作,1984年退休。

   我非常喜欢著名作家魏巍老先生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著名散文,据说得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竟推开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魏巍同志在全场热烈地鼓掌声中站立起来。周总理说:“我感谢你为我们的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可不是这样,在不到一小时的交谈中,这位身经***战争的老人给我留下了睿智干练、慎言简语,安贫乐道、淡泊宁静的耄耋老兵形象,也让我亲眼目睹了一位“最可爱的人”朴实厚重的平凡人生。

   (2011年8月于嘉峪关)
我的主网http://blog.sina.com.cn/u/1354341560
  
  • 戈壁羽石
荣誉会员荣誉会员
  • 发表于:2013/11/29 20:13:59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军营娇子,一生征战,耄耋老兵,儒将风范,炮火中狱炼,鸭绿江边走来的戈壁忠魂……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