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为何诺贝尔奖颁給中国人总有一丝尴尬

  • 阳光
楼主回复
  • 阅读:1987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0/10 13:59:03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红辣椒评论
正如当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让我们尴尬一样,今年的诺贝尔生化奖颁给屠呦呦给了我们另一种尴尬。这位现年85岁的女药学家竟然是个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据报道,屠呦呦多次被提名中科院院士,均被刷掉了。这会儿屠呦呦获得诺奖,也就是屠呦呦的研究成果的价值获得了国际公认,当然会有排山倒海的批评、检讨、反思的言论。有用吗?日积月累形成的社会生态、评价机制会因此得到改善吗?
回答是悲观的:说了也白说,这个社会仍然会在旧轨道上运行下去。毕竟实现了自然科学诺奖的零的突破。但有一个不容否定的真相——现代以来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在自然和人文科学对世界的贡献上,不如战后一片废墟上发展起来的东亚日本,不如老是缓步慢行的南亚的印度。比较的硬指标,就是获得诺奖的人数之比。日本获得22人次,印度获得13人次,咱们仅仅2人次。就这么简单。从屠呦呦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创造力创新力不足。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替代奎宁等失效的药物,已解救了数百万受疟疾威胁生命的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对这一点,咱们科学院评判院士时咋视而不见呢?历时40多年艰苦探索的屠呦呦及其科研成果不是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的。她和她的研究成果,早就进入西方人的视野,2011年便已获得拉斯克奖——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这足以证明,同样的人和研究成果,在别人眼里处在高位,代表荣誉和成就,在咱们的价值体系里却没有其位置,这就是科学院不能接纳屠呦呦为院士的一个奇特现象。
可以预料,屠呦呦个人被科学院冷落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但科学院评判选拔院士的机制弊端不会因此而被革除,冷落屠呦呦的价值取向依然故我。中国获得国际大奖承认的科研成果相对于日本和印度,还会一直少下去,与这个人口大国官场逆淘汰的景观相伴随: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胜、小人淘汰君子……致使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和压制(人民日报评语),屠呦呦只是个偶然的胜出,愿今后的诺贝尔奖颁不再让我们中国人心生尴尬。
来自手机版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