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自由自在

  • 灯塔
楼主回复
  • 阅读:1651
  • 回复:3
  • 发表于:2015/11/10 1:39:34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历史伟人的行迹总是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老子出关该是何等的意义?而且出关的过程被后人描述的那叫个气势恢弘。
 
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犹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但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 老子出关是因为老子看到周室已经衰败到无可挽回了,这属于历史记载。
    这里不免产生一个疑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不管时局如何恶化,总会有强势人物应时出现,也总会有变革太平的一天 。老子如此大智慧一人为何不学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成就一番大业,难不成预见到什么了?
想想看,老子当时是啥工作,周朝守藏室官吏,守藏室好比现在的图书馆,周天子的图书馆啥书没有。老子是何等的聪明,从商容老师到周室博士都满足不了老子的求学好问,实在没辙,博士就把老子推荐到了守藏室为吏。到了图书馆老子那可是博览群书啊,
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如果说守藏室的典籍囊括了前人上千年的历史人文的话,老子等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上千年的人类人文历程,他定然是看到了人类的乐,也看到了人类的苦,更找到了造成人们这种苦的最根本原因。
    是的,都是人自己折腾自己,用老子的话说都是“有为”惹的祸,无论这个“有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是对自然和道的干扰。说穿了,人没有那么万能,人的终极归宿逃不脱自然法则,“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是《道德经》第十六章的部分内容。简单说就是死亡对于人来说就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也就是“常”,循环往复是自然界的规律或大法,无有“常”死岂有“常”生?那样天下还不大乱啊。
    这里面就又有问题了,人为什么会控制不住去干扰自然?这就是人的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反自然反规律的人为创造。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睁眼瞎。意思虽然眼睛看得见,但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搞不懂。这是对没有生活常识及物理知识的人的一种形象比喻,但如果往更广范围引申的话,所有的人岂不都是睁眼瞎?人类所掌握的绝大多数生产技能都是从意识的角度出发,这种过度意识的需要并不是合乎人类自身的必然需要,因为非人为的自然产出本可以满足人生命的基本需求。

    也许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老天赋予人的一种本领。如果人类的祖先来源于生活在森林中的类人猿的话,很可能因为一场大火使类人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一群失去生存基础的类人猿将要面对从此消失的危机。本来在森林里类人猿完全可以在果实成熟后自由自在欢快的享用且不担心其它猛兽的攻击,因为他们居住在树上,但当这一切失去后,不但失去了食物来源还要面对猛兽的攻击。按理说面对类似死亡威胁的动物种群远不止类人猿,为啥最后是类人猿的智力越来越发达?我猜测是因为类人猿在森林中练就的四肢在树木之间灵活高超的攀越技巧,灵巧的前肢更适合借助自然简单的工具,当一次偶然的机会借助石块击退猛兽的攻击后,类人猿便会将这种技能继承下来并不断更新。能够借助工具是人类智力进化的开始,也是人类所独有的技能。

    人为创造来自于欲望的动力,比如面对死亡的恐惧、面对财富的贪婪、面对本能的满足、面对失去的控制欲等等。结果就是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反被创造所累,所以老子说:圣人者负于物而不累于物。为物所累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如果有一天人类科技发达到可以脱离地球到太空,我想那时那个太空飞行器里的极少数人注定是孤独的,逃离了地球收获了孤独,为了啥?难不成可以逃离死亡?
    现代科技是遵从物质规律的结果,也就是人们调动了自然界物质内在固有的规律性按照人的意志发生变化,这是人对物质世界探索的结果。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的一切来源于自然的产出,等到人们拥有调动自然力量的能力的时候,除了水、空气和食物外,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摆脱自然产出的约束而扩大生产,甚至食物的产出都可以实现人为的控制。至此,人已经脱离了自在的本性,完全受控于共同意识,就是说你的快乐不再是由你自己来定义,这种状况对于个人来说是莫名的。是的,烦恼,但又不知为啥不自觉的烦恼,似乎不该有这样的烦恼。
屈指行程二万。
  
  • 玉树临风
  • 发表于:2015/11/13 23:01:43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道理很深奥。
(0)
(0)
敬天爱人 律己随缘
  
  • 灯塔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4 0:22:50
  • 来自:甘肃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关令尹喜强留,大概老子不会给后世留下片言只语,那该是人类精神领域极大的遗憾,还好,这只是一种假设。
   老子的一生没有追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拒绝被干扰而求得绝对的自在是老子最终的理想,估计老子也预见到绝对的自在其实并不会独立而存在,否则也就不会说出“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了。用老子自己的观点——有无相生——解释的话,当你意识到自在的同时不自在也便相伴而生。道家思想还有句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有能力的人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道家隐者。也就是说,当你忘记不自在的时候,自在也就自然产生。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可是何等的上上之人?
   从社会组织的角度讲,单一绝对的状态似乎并不存在。就拿近代中国整个民族来说,外来强势民族的侵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躲避的人间灾难。如果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想取你性命而你视而不见的话,那可真就成佛了。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实践了自我的自在同时带领民族赢得独立和尊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开国领袖伟人毛泽东。在个人精神上,毛泽东无疑是当代的老子。没有什么艰难可以困扰住毛泽东自由的灵魂,善于放弃不得不放弃的一切正是老子思想的再现,主动放弃是为了不被所得而困——如果这种所得已经成为困扰的话,也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周室图书馆浩瀚的经史典籍记载着有记载以来人间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是人走过的痕迹,更是人“心”经历的轨迹。人的每一个行为是否恰当,不在行为本身,而在感受此一特定行为的人的“心”,当然,让“心”获得舒适是每一个人最大的渴望。很显然,老子在历史的人文精神中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或许老子从历史中看到的只是人间极其短暂的快乐或幸福,更多的苦恼或悲伤主要是由人心的不满足而引发并传播,将快乐或幸福寄希望于外界反倒不如提升自我修为。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开头孔子向老子问礼时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意思是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显然老子不是一个有意无为之人,而是未得其时。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在机会没有来临而勉为其难的话自然会事倍功半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老子出关更多的是因为伟人无为的思想,得其时则顺其时而为,不得其时则不必勉强,有为也罢,无为也罢,国事之变迁该怎样进展还怎样进展,自有它进展的道理,个人的参与必须符合时运的需要,个人的作用在于他所处位置的不同和道德修为的高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仅仅是周室对列国失去了有效控制而已,国与国之间互相争霸,百姓的生活只是时而被干扰,或被征兵参与到战争中去,大灾难的事还没有发生。所以假设老子出关是出于躲避就有点儿不怎么靠谱,因为老子出关后的落脚地据说是现在的甘肃临洮,而临洮并不是一个距离中原遥远的世外桃源。

   如果把时间的长度拉得足够长,思想家的眼界也足够超远见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在老子看来,人类在经过足够艰苦漫长的历史进程后,必然会进入到安静和平的大同世界,期间不管发生了什么,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当然,在阶段性的灾难来临的时候,也同样如期发生。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节选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大道不言具事,就是说凡事都符合自然法则,任何变动都是事物自行演变的过程,任何变动都服从唯一不变的规律——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只要是我们人类可以定义的都是有时间界限的,有时间界限就意谓者有始有终,不同之处就在于内容的差异和时间尺度的长短。人类社会作为时空中一个运动的现象,从生命诞生的初级阶段开始,必然自行的要经过复杂的演变,当一切个体的自我完成进化而达成一致后,人类便将进入到相互相安无事的平静的大同世界。
   人类社会完全不同于动物世界的界限就在于人类独有的高级思维产生的意识形态,换一个方式说,人类社会的演变也就是意识形态的演变。从古至今人们在思维意识不自觉的支配下随着光阴的脚步忙忙碌碌着,有感天谢地者,也有苦恼和纠缠于物我胶着而不得解脱者。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之所以进步,总是得益于少数人思维功能的超水平进化,也正是这少数人智力的发挥才使得万千世界丰富多彩,同时也纷纷扰扰,时而动荡,时而平静。就个人而言,不随所愿应是常有之事,因为一个人的所想所现总是难以完美的匹配。当少数人的行为干扰了大多数人的时候,普遍的苦恼就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开来,因苦恼而反思各种行为的正当性也就成为了每个人普遍的意识,人类或人类的意识就是在这种进程中持续挣扎着。智慧的人为了给人类找到可以依赖的精神支点,以安抚动荡不安的心灵,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不同体系的精神,于是,圣人、宗教和哲学家相继诞生了。圣人讲体验和心得,宗教画了一个看不见的神,哲学家教人追求真理。
 
   很显然,不管什么时代,自从祭拜或祭祀的活动因为得到大众的信任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意见一致的行动效果后,总有极少数的人窥见了人类不便言说的秘密——精神支配。别以为这是古人的事,在现代生活中更是被某些人玩儿的炉火纯青。比如为了提高房屋的销量可以在广告中植入与房屋相关的品质生活和场景,为了支配销售人员的行动力而给销售人员洗脑的传销活动等等。当然,就精神支配本身而言无对亦无错,因为人的活动本就是在精神的支配下才完成的,不同之处在于被出于什么样目的的行为来支配。如果这样的被支配的后果是被支配者获得了应得的收益,那这样的精神支配就是正向的,反之只是使被支配者受损支配着获益的话则是不道德的。
(0)
(0)
屈指行程二万。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