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缺陷中的机会

  • 灯塔
楼主回复
  • 阅读:13703
  • 回复:2
  • 发表于:2015/11/25 23:38:32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嘉峪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乎完美令人目盲,适宜的瑕疵孕育着变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都在与各式各样的物品打交道,对于我们采购到的物品质量自然是我们必?须关心的问题,而这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产品质量说来简单,其实很复杂。不过我们国家与西方相比,古代社会在对待产品的质量问题上并没有本质的出入,否则我们的丝绸和瓷器不可能那么受到西方人士的追捧,这说明我们祖先在生产的时候对产品的质量把关绝对不逊于今天,他们从来不缺乏行业精神。可当今的中
国为啥屡屡出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问题?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这里仅举一例便可知古人的质量管理意识,也是前几年央视播出的一个节目。秦国的兵工生产能力相当强大,几万件的武器部件可以达到同一个标准。兵器上面都刻有人的名字,出现最多的是“相邦吕不韦”,根据考古文物和专家推断,秦国兵器生产实行的是依次从丞相到工师、丞,最后到工匠的四级管理(总经理-厂长-车间主任-工人),丞相是最高级别的监管人,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按名字查找到人。标准化实现了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这样可以保证武器损坏后将上面依旧完好的部件拆卸下来再次拼装。

   理性的说,质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与当时的实现手段或科技水平紧密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标准。如何讲?比如在科技水品处于一般阶段时,音响音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清晰度上,当到了科技水品大幅提升后,音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立体声和高保真上,我们也就不能说早期的音响质量就不过关。换一种方式说,质量是科技水平的体现,也就是说凡是不具备相应科技能力的必定生产不出相应技术标准的产品。道理很简单,中国目前在高端制造行业不可能生产出有如德国一样的产品,因为我们制造所用装备的加工精度不够。
   如果从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角度分类的话,产品大致可分为建筑设施和消费品两大类,前者目前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前更是),后者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产品的形成过程来说主要有两个因素:人和技术装备,人的因素又可分为管理和操作,管理体现的是整体理念,操作体现的是个人的职业素养。 在技术手段成熟的前提下,产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那么我们国家的建筑设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自从改革开放允许私有经济快速发展后,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全国范围迅速铺展开来,道路、桥梁、城市住宅、工厂等比比皆是,行业监管一时的力不从心和不适应,以及官商利益勾结的逐利行为使工程建设只在量上下功夫,失去了有力的监管即使有再好的资源也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公到私绝对是依价值理念彻底转变的过程,这期间行为的一切都是在一个利字的带动下潜移默化中完成的。这里可以就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的进度上做一个比较,同一规模的工厂如果在中国可以一年建设完成的话,在欧洲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在欧洲定额工以外加班属违法,不允许加班的理由是人超负荷工作无法保证质量。这只是一个理性的说法,其实如果失去了有力的监管,即便应该一年可以完成的工程哪怕是五年完成也并不能代表质量的绝对优良。其它消费品的质量从性质来说也大致如此,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因为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都找不到合理的理由, 为啥?因为当时的建造技术是已经掌握了的,管理方法也是现成的。据说当初三峡水电站建设的监理方是国外的一家公司,国家的目的是绝对防止国内利益各方的互相勾结给大坝留下安全隐患,那可是具有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千年工程。那时常听到这样一个事例,说是三峡工程外方监理单位在工地一处发现了几个钉子,依据监理规则给承包方开出了三千万的罚单,罚单计算的依据是根据一处对责任区全区域覆盖,意思是如果你的施工区域是1000平方米,而在你工地1平方米的范围发现了一根钉子,那好,他就可以按照1000平方米的面积进行推算。他的理由是如果你不能对工程的所有环节做到可靠的管理并造成浪费,则工程的质量必然得不到保障,这就是人家的管理理念,由此及彼。多少年过去了,可这种状况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许就是不一般,再说一个前几年的事例,是中国一家央企在欧洲承揽了一项市政工程,从当事人和实际情况判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绝对是无可挑剔,但按照所在国的要求不能按合格品验收,理由是没有提供能够证明工程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工程资料,于是双方就僵持了起来。你瞧,人家不但要求实体质量必须是合格的,还需要做到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也就是不光只看现在,还得考虑能够确定分析的以后!
   那么我们现时身边的住宅建筑的情况又如何呢?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钢筋混凝土隐蔽工程只有施工期间的所有当事人晓得,一旦完成隐蔽既成事实则根本无从得知,依我的判断,结构工程的质量说严重点就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视觉能够判断的就只剩下外观了,远看是风景,近看傻大粗。早前住宅虽然异常简陋,但质量没问题,比如墙地面的抹灰,现在的墙面抹灰说夸张点就是一酥,在墙面钉钉子不费力。这只是说到极其微小而显眼的方面,其实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无法一一列举罢了。

   普通消费品生产质量的表现就比较宽泛了,一些行业在当前科技和资本实力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基本排除了人为手工干扰的因素,完全取决于自动化和制造技术的先进程度,最终体现到产品功能的创新上。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生产的两款产品,在本身技术标准和价格上没有差异的时候消费者必然会选择功能强大的那一款。在另外一个行业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比如女士的包,不管啥大品牌的包,其制作工艺应该不是问题,否则怎么会在我们国家出现各式各样的高仿品牌的包。仅从包的制作工艺看,无论是真品还是高仿其质量都是过关的,所谓的质量真假不在制作工艺而在品牌拥有者。
   我们国家的食品在安全方面可是没少出幺蛾子,违规使用添加剂和有毒物质的事时有发生,一些特殊的事件似乎只有中国才发生。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建设中对产品质量概念的一种扭曲表达,使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时期在质量这一概念上表现出不该有的局部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在质量上把技术标准放在第一位,不符合行业技术标准就可以明确判为不合格品;中国在产品质量上更突出一个模糊的功能,能够实现功能即可默认为合格。所以就有了一个明显不同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只要一款产品因为某一性能不达标而存在隐患时消费者就可以要求赔偿,而中国尤其在建筑领域只要楼房建起来没有立即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就可以要求业主接收,虽然行业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与质量判定标准,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能够执行彻底的。记得酒钢一单位有一21米高的厂房,围墙为砖砌结构,有一年因为厂房扩建需要将一端的端墙扒掉,在拆除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趣事,顶部砖墙根本不用费力只需用脚踢就可以直接踢掉砖块,可是这座厂房以前不还是完好无损的保持了好多年?这样的现象应该很普遍。
   前面说了,中国人并不是不懂得啥叫产品质量, 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人们在对待产品质量的优劣上是相同的,是一种本能。生产者可以有意降低产品质量的唯一动机只能是利润或生产成本,如果他有十足的把握以降低产品质量获取超额利润而不被惩罚的话就可以这么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条件是充分垄断和监管实效。充分垄断是一种隐形的自我构建的特权,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因为一时找不到替代品而被动接受。监管实效是各方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因为维权成本过高而被迫放弃维权权利。所以,商品经济的商品质量必须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人们应该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对产品质量做出评判并对产品各环节虚假行为给予最严厉的惩罚,使产品各环节经营主体难以承受因不诚实带来的后果。
   不诚实经营普遍采取的方法
是欺骗和超强夸大,把一些本来很平常的功能吹得神乎其神,使一般缺乏辨识能力的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因为世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所以总是会有上当受骗的人存在。
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所有消费者带来了极其低成本的在权利表达上的便利,商品各环节经营主体会因为不诚实的行为而丧失客户的信赖以致被市场淘汰,虽然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但现在依然有相当部分的经营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

   作为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当同类产品因为同质化而长期掺加不诚实行为并缺乏远期竞争力的时候,就应该寻找新的出路,否则被逐渐淘汰就成为必然。比如现在的女士化妆品尤其是面膜微商营销模式,几块钱的面膜可以卖到几百元,经营模式无非就是层级代理,极尽所能的挖掘消费者的买点和夸大产品的效用,最后结果是仅有极少数的几个早期介入这一模式的个体获取了短期暴利,跟随者往往都成了最后的接盘侠并不得不退出。还有就是炒期货和现货,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懂得这方面的风险,可他们为了能拉到客户不断鼓吹炒现货的利润有多高多可靠,而实际情况是,能在这一领域赚钱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即便如此也不无运气的成份,更需要极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长久积累的经验,更不用说是门外汉了。嘉峪关的房产已是疲态初现,无论你如何挖掘客户的想象空间,当失去美好前景的光环后,这一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面临鸡肋一般的选择。
   在一个时期新的行业兴起的时候,在充满不确定性机会的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暴利永远属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并浑水摸鱼的那一个,一旦行业成熟,进入微利模式则成为必然,此时能够形成竞争力的唯一理由就是如何把一类产品做的更好。
   走前人走过的路必然是无路可走,独辟蹊径取而代之才是获胜的法宝。
   正因为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提升产品质量这一环节必然会造就广阔的创业机会,国家所谓的升级产业结构就有这一层意思。
屈指行程二万。
  
  • 凭栏听雨
  • 发表于:2015/11/28 11:50:37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
来自手机版
(0)
(0)
  
  • 大国梦里薅鸡毛
  • 发表于:2015/11/29 21:38:05
  • 来自:甘肃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豆腐渣工程太多的原因一个是监管失效,另一个就是权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维护豆腐渣制造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